欢迎进入沛县老年大学官方网站!
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 您的位置:首页>>理论研究
戏曲音乐论文 浅谈江苏梆子戏的伴奏技巧
发布时间: 2023-07-19 作者:孟宪同 阅读:
  

伴奏与演奏不同,要突出一个“伴”字。它是根据剧情的发展,人物的需要,伴随着演员的唱、做、念、打,演奏出的一种音乐效果,是整体演出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从事戏曲表演艺术的演员、演奏员甚至一些戏迷票友都知道,乐队伴奏的好坏,对整个演出能否成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一些老艺人常说:好的琴师伴奏,演员唱的舒服,如同坐轿一样。一句话说出了江苏梆子戏伴奏技巧的内涵,笔者从事戏曲音乐工作多年,现根据本人对江苏梆子戏的伴奏实践,谈点体会。

一、托腔送韵是江苏梆子戏伴奏的主要技巧

所谓托腔送韵,就是拖住唱腔旋律,奏出唱腔韵味,托腔要托的严,滴水不漏;送韵要跟的紧,形影不离。这是衡量一位琴师(包括乐队)伴奏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

托腔送韵要突出陪衬作用。托腔,即衬腔,也就是陪衬的意思。为了突出唱腔特色,在伴奏中,托腔送韵只有充分发挥其陪衬作用,才能更好地完成伴奏任务。唱腔是主体,伴奏是陪衬,衬托得当,唱腔才能显示出特有的韵味。如果乐队伴奏盖住了唱腔,使托腔变成了压腔,喧宾夺主,观众不但会因听不清唱词而反感,还会把演员的唱念给吃掉。因此,伴奏应根据剧情的发展和剧中人物的情感,来完成烘托舞台气氛,塑造音乐形象,帮助演员完成塑造角色的任务。而决不能和演员的肉嗓子对着干,致使演员虽筋疲力尽,声嘶力竭,也冲不破人为的音墙。

托腔送韵要掌握主动。这就是说,要正确处理好主与从的辩证关系,关键是要把握好一个“度”,既不能用伴奏压唱腔,也不能视伴奏为单纯陪衬。因此,伴奏要根据剧情的发展和人物的需要,该强则强,该弱则弱,快慢有致,高低分明,决不能片面强调唱腔与伴奏的主从关系,为突出唱腔将伴奏音量一味控制,致使唱腔与伴奏的音量失去平衡,给观众一种似听“干”唱的感觉,这同样有损于音乐形象的塑造。伴奏者在托腔送韵的过程中,要在被动中争取主动,要拖的主从分明,浑然一体,伴的浓淡相宜,起伏有致,准确掌握托腔送韵的伴奏技巧。

托腔送韵要处理得当。所谓得当,是指伴奏要注意分寸,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即在伴奏过程中,准确把握演员的演唱特点,正确理解唱腔旋律内涵,根据剧情需要,对强与弱、高与低、快与慢、静与动处理的恰如其分,入情入理,决不能不分强弱,生造硬做,或虽响而无韵味,虽弱而无情感,这种死刻曲谱、温开水式的、一道汤式的、缺乏对比和韵味的僵死的伴奏,往往把演员搅得心烦意乱,如坐针毡,是极不可取的。

包腔保调是伴奏技巧的重要部分

包腔保调要受旋律的制约。包腔是从竖的方向把唱腔裹起来,保调是从横的方向巩固旋律,引出新腔,使唱腔虽音断而意连,起到稳定调性的作用。如不顾旋律的发展和进行,在伴奏中随意加花或变化,会给演员在演唱中增添不必要的负担,即使演奏技巧比较熟练,也难以达到理想的伴奏效果,因此,包腔要受旋律的制约,不能随意加花变化,即使是花彩支声复调,也不可离开旋律线,去追求演奏技巧上的自我表现式的伴奏。保调更要受旋律的制约,不管唱腔旋律及过门如何发展、变化、延伸,对调式主音都必须加以强化和巩固。

包腔保调不仅要受旋律的制约,还要做到灵活多变。即演奏员在伴奏中要正确掌握托腔送韵的伴奏技巧,灵活运用旋法上的对比,即:强弱、快慢、高低对比,把握住欲强先弱、欲快先慢、欲扬先抑的一般规律,处理好抑扬顿挫、喜怒哀乐的变化,使伴奏更加生动,富有朝气。除此之外,演奏员还应做到:当演员委婉行腔时,伴奏应以淡相衬,当演员需要抒发激情时,伴奏应紧随唱腔逐渐增加力度,把剧情推向高潮,以做到音随情变,色沿景迁,让伴奏与演唱水乳交融,浑然一体,相得益彰。这种灵活多变的伴奏手法,不仅能包住腔,保住调,而且能刺激演员,抓住观众,对剧情的发展也能起到推动作用。

发挥主奏乐器在伴奏中的作用

江苏(徐州)梆子戏的主奏乐器是板胡,也称为主弦、主胡或头把弦,是乐队之首。因此必须充分发挥主奏乐器在伴奏中的骨干作用,即“领”和“带”以及应变能力。

发挥“领”和“带”的作用。 领和带主要是要求演奏员在伴奏中与其它乐器主动配合,与司鼓和演员默契自如:既能顾下手,又能顾演员,即:领起乐队,带起演员。现在一般剧团乐队人数较多,乐器也比较齐全,有的剧团已逐步发展成为中西混合乐队,这无疑能丰富戏曲音乐的表现力,提升乐队的伴奏效果,但由于江苏梆子戏板式多变,旋法复杂,地域性较强,因此,主奏乐器在伴奏中对剧种特色的体现,对强弱快慢给乐队的影响,对喜怒哀乐给演员的引领刺激,其分寸、火候很难把握,容易杂乱不齐,所以,主奏乐器能否稳住乐队并把乐队领起来,把演员带起来,是非常重要的,过去有不少名演员不管到哪里演出都喜欢带自己的琴师(如王冠军伴奏常香玉,徐兰沅伴奏梅兰芳,李慕良伴奏马连良等),就是这个道理。

提高应变能力 在实际伴奏过程中,演奏员应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对唱腔旋律要跟得紧,包得严,使唱与伴之间水乳交融、天衣无缝。对演员的演唱失误,如:凉弦、掉板等,能给以灵活的、及时的纠正和补救。

主奏乐器应变能力强、领带作用发挥的好,对整个伴奏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也给琴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琴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能熟练掌握主奏乐器的性能特点和多种演奏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创腔能力和文化知识,对复杂的旋律和多变的板式能灵活处理,对剧情的发展和旋律内涵能深刻理解,并能牢牢掌握演员的演唱特点,与司鼓、演员和其他演奏员配合默契,使托腔送韵、包腔保调的伴奏技巧达到完美的艺术境地。


二维码 二维码
沛县老年大学联系方式 1、联系电话:0516-89678185 2、传真:0516-89678185 3、电子邮箱:pxlndx@126.com 4、邮编:221600 5、地址:沛县歌风路沛城荟客厅
Copyright © 2022 沛县老年大学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20325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