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沛县老年大学官方网站!
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 您的位置:首页>>理论研究
浅议如何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
发布时间: 2023-05-09 作者:刘亚洲 阅读:
  

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如何提高听者音乐欣赏能力的问题。我从四个方面来论述我的观点,这其中包括:加强理性认识,提高音乐欣赏能力;通过反复聆听,感知音乐,提高音乐欣赏的能力;积极主动参与,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加强人文艺术修养,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得出结论:只有了解音乐的本质,掌握欣赏音乐的方法,才能全面提高音乐欣赏的能力。

关键词

音乐欣赏;理性认识;反复聆听;感知音乐;主动参与;人文艺术修养。

我国著名的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性情陶冶的熔炉。”生活需要音乐,音乐区别于其他的艺术形式而独具魅力,是其他艺术形式无法取代的,音乐已经成为人们最普遍接受的艺术形式之一。人类历史的经验证明,无论是哪一社会,哪一正常人都不能没有音乐。可见,音乐在客观上是人类所不可或缺的。任何音乐作品也都是要经过听众欣赏才可以成为一部真正现实意义上的艺术作品。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欣赏者的首要目的是通过听觉去获得情感体验,情感体验在音乐欣赏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这种情感体验,既是听者对音乐的情感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又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所要表达的音乐感情的交融及共鸣的过程。真正能听懂音乐,理解作品内涵以达到欣赏的目的,直至引起听者的共鸣,是欣赏好音乐作品的主要目的。那么,对于听者来说,具备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怎样才能提高听者的音乐欣赏能力呢?

一、加强理性认识,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作为音乐爱好者,只是单纯的聆听,把音乐欣赏只停留在感性认知阶段,那么尽管可以从中获得身心愉悦或宣泄的快感,但是可能难以对聆听中的音乐进行深层次的把握。理性欣赏阶段是音乐欣赏的高级阶段,需要有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更高的听觉能力来做必要的前提。因此,在音乐欣赏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要对音乐作品有感性的认识,还应该理解作品的内涵,学习一些音乐知识,不仅是有益的,而且是必须的。特别是欣赏一些比较大型的、结构复杂的音乐作品,例如:交响曲、协奏曲、歌剧等,要尽可能的多学习一些音乐知识。比如 ,在欣赏管弦乐合奏《春江花月夜》中,作品由十个乐段组成,先是琵琶奏出引子,将欣赏者带进一种“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的静谧、清澈的月夜境界中,然后分八个乐章逐步展示,加深音乐形象,让欣赏者充分感受领略意境美,似听“淙淙流水”之声,似见“蓬蓬远春”之色,似闻“悠悠花香”之气。而尾声,由近而远,若断若续,余味无穷。整个乐曲就象一轴逐步展开的淡墨长卷,使欣赏者的音乐情感体验充分得到升华。了解了作品的知识结构,把感性的听觉效果与理性的知识相结合,会给听者意想不到的音乐享受。

当然音乐知识的范围很广,我们不可能全部掌握,这就要求有选择的学习和掌握一些音乐基础知识。这些知识,一方面,是乐理知识,例如:音阶和调式、节奏和节拍等。另一方面,是关于音乐背景的知识。这包括音乐作品产生的历史时代,作品的风格流派,作曲家的生活经历及创作意图等。学习这些知识不是为了对音乐作品进行概念上的分析,而是使欣赏者能够了解音乐作品的外部音响形式,而且还能通过这些音乐知识去进一步了解音乐作品的丰富内涵,从而有助于欣赏者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和领会作品。只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相互渗透,才能达到音乐欣赏审美升华的境界。这时,对音乐形式的感知,是在理性认识指引下对音响及其组合形式的完整欣赏,对音乐所表现的情感的体验,也是在理性的指引下更深刻更清晰的想象联想。同时,又由于了解了乐曲创作的时代背景和创作意图,对乐曲所表现的内容和社会意义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把握了这些认识,欣赏者就会完全沉浸在艺术的意境中,理解情境中的各种关系,获得顿悟,使审美感受得以理性的升华。

二、通过反复聆听,感知音乐,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美国的艾伦· 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一书中说:如果你要更好的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倾听音乐是反复的,要多听几次,要有分析的听。通过倾听音乐可以拨动人们的心弦,提高人们的音乐鉴赏能力,丰富他们的审美体验。通过倾听音乐,还可以提高人们的音乐审美能力。音乐欣赏审美的实践方式一般是从音响感知入手,首先聆听音乐,然后进入情感体验,唤起想象与联想,从而获得美的享受。反复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欣赏者可以通过对音乐的主题、旋律、乐段、完整的乐曲等形成初步的整体印象,而不是孤立的音高、节奏、力度、音色的听辩。音乐是感情的艺术,我们在聆听的过程中,音乐总是唤起我们的喜、怒、哀、乐,唤起我们或激昂、或崇高、或缠绵、或伤感的种种情感体验。通过聆听音乐会激发人们联想起巍巍高山、洋洋江河、春日余晖、月下徜徉,时而是命运之神的敲门,时而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情真意切……。音乐带给人们的体验实际上是超越语言的,是语言所无法表达的。如在欣赏《伏尔加船夫曲》,通过聆听可以感知,第一段音乐如船夫的号子声从远处传来,速度徐缓;第二段犹如听者走近拉纤者,看到拉纤者饱受苦难,但依然坚定的面孔,压在他们身上的纤绳,感受到他们坚韧不拔的性格和向往光明的思想感情;第三段听起来如拉纤者由近及远与他们的呐喊在听者脑中萦绕,意境更加深入。通过反复聆听,不仅使欣赏者对《伏尔加船夫曲》这首作品有了进一步的感受和理解,而且还提高了欣赏者的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因此,培养音乐欣赏力的关键还在于多听。

三、积极主动参与,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马克思曾经指出:产品不同于单纯的自然对象,它在消费中才证实自己是产品,才成为产品……因为产品之所以是产品,不是它作为物化了的活动,而只是作为活动着的主体的对象。音乐作为人类的精神产品,只有在欣赏者的感受与领悟中,才能够最终实现其价值,主动参与是音乐欣赏的关键环节。主动参与音乐欣赏的过程是一个主动积极的学习与体验的过程,可以通过听前对作品的了解,听中融合演唱、表演、指挥、律动等系列参与活动,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其音乐表现力得到发展。如在欣赏《翻身的日子》,听前如果欣赏者对时代背景及曲作者进行简单的了解,学唱几遍主题音乐,通过演唱聆听后,欣赏者一般都会觉得情绪是热烈欢快的。对各段的旋律、节奏、音色、力度等进行分析对比,了解每段不同的情感及风格特点,会产生想象中的音乐形象。通过对如引子部分强烈的鼓点般的节奏的模拟,可以感受流畅而又鲜明的民族特色,表现了人们喜庆翻身解放的热烈场面及欢快的心情,具有浓郁的陕北风味,跳跃、活泼、轻盈的节奏,描绘了翻身人们幸福甜美的心情;第二部分,采用山东吕剧音调,活泼、欢快、喜悦之情盎然成趣,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气息;第三部分,借鉴了河北吹歌的发展手法,把音乐推向高潮,形成了更强烈的欢庆气氛,尽情地抒发了翻身农民欢天喜地的感情;尾声变化再现了引子的旋律,前后呼应。听赏过程通过参与,步步深入,达到深刻、高级的阶段,不断提高欣赏者欣赏的能力。可以说,没有参与欣赏者就产生不了音乐审美体验,也不能提高音乐审美能力。欣赏者亲自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既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又可以使自己的音乐审美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四、加强人文艺术修养,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音乐欣赏的本质上是属于一种感性体验活动,我们对音乐美的感受是在听觉接触到声音客体的瞬息之间完成的。表面看来,似乎理性,知识及其素质无直接关系,但是实际上音乐欣赏能力往往与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人文素质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这也是一个人艺术修养的体现。一个人对音乐之外其他艺术形式的兴趣和欣赏能力,在哲学、美学及其宗教思想方面的知识,都可能会对他的音乐欣赏能力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加强人文修养对于全面提高音乐欣赏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在音乐欣赏中,仅仅只是凭着本能的、质朴的声音感受是难以把握复杂的音乐形式的,而片面的追求让音乐表现形象化的内容,思想性的哲理,是不符合音乐审美规律的,是用文学化和美术化的方式要求音乐艺术的表现。

音乐心理学告诉我们,在人的心理活动中有一种被称为同构联觉的现象,这种现象表现为,来自一种感官的刺激可以引起其他感觉器官的感受。比如,听觉上的高音可以与视觉的明亮,情绪的兴奋,物体的轻、小,运动的灵敏等等具有联觉上的对应关系;而听觉的低音则与视觉的暗淡,情绪的抑制,物体的重、大,运动的笨拙等等具有联觉上的对应关系。声音的强、弱在感觉上可以对应于物体的大小,运动幅度的大小,心理冲击的强弱等等。音乐的节奏与速度与自然界各种各样事物的运动节奏和速度,音乐音响的紧张度与人的心理体验的紧张与松弛等等具有相对应的关系。音乐仅仅能够与那些和它在高低、强弱、张驰、节奏与速度这四个方面具有联觉可能性的对象发生体验的对应关系,不具有这四种特性的对象是不能用音乐来表现的。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所谓的 声音形象经常只是一些模糊不清的声音与视觉形象的混合体。

音乐是通过音长、音高、音色、音强等音乐要素来表现音乐形象的。但是有些人因为一些作品附加的标题和文字说明来进行形象联系与欣赏,如在欣赏《二泉映月》时,有的欣赏者根据作品的标题认为这是一首描写泉水和月亮的音乐作品,而实际上作品的内容与标题并没有多大的关系,是后人加上的。作品主要是阿炳一生饱经辛酸的写照和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因此,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不断加强艺术修养,了解和掌握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对于正确理解音乐,提高音乐欣赏能力有着紧密的联系。如分析音乐作品,对作品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进行分析研究,从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中,可以更好地了解所欣赏的作品它产生的现实意义及其社会价值,可以更好的对其内容及风格进行深入的研究,了解作品究竟表现的是什么,是爱国情思?还是离乡的别愁?是奔腾的大海?还是涓涓的溪流?这部作品的风格是古朴典雅,还是雄浑劲健?是轻快活泼,还是抒情浪漫?通过对作品的内容与风格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才能准确的把握作品,欣赏作品。

总之,在音乐欣赏活动中,了解音乐的本质及其音乐欣赏的本质,认清音乐欣赏活动的内在规律,将理性知识与感性体验有机的结合,掌握音乐欣赏的方法,才可能在欣赏中体现其价值,全面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参考文献:

⑴王耀华.音乐〔Z〕.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52.

⑵侯新兰.音乐教育与创作.〔J〕.长沙.音乐教育与创作杂志社,2006,5.

⑶顾桐芳.交响音乐赏析.〔M〕.江苏.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8.


二维码 二维码
沛县老年大学联系方式 1、联系电话:0516-89678185 2、传真:0516-89678185 3、电子邮箱:pxlndx@126.com 4、邮编:221600 5、地址:沛县歌风路沛城荟客厅
Copyright © 2022 沛县老年大学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20325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