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沛县老年大学官方网站!
银龄风采 您的位置:首页>>创建全国敬老文明号>>银龄风采
光影掠过三十万公里
发布时间: 2023-03-23 作者:马丕秀 阅读:
  

2017年12月31日,在县图书馆,我的摄影作品展在沛城摄影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美丽西藏组图》《思》《套马杆》《天鹅》《山下》《海面》《牧归》《火之舞》《榕树下》等八十余幅作品,令众多参观者凝神谛视,遐思迩想,流连忘返。我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著作权摄影协会会员、江苏省摄影家协会会员。退体前任建筑公司工程师,由于工作需要,1983年我开始拿起相机,拍摄工程照片以及纪实性的片子。拍摄资料片之余,我又把镜头对准了花花草草和风景人物,可很快我就发现,自己拍出来的照片与专业摄影相差甚远。“为什么同样的相机、同样的角度、同样的灯光条件,照出来的效果却不一样呢?”就这样,持续几年不断摸索,2008年退休后,我正式换了数码相机,到老年大学摄影班系统学习摄影。有了好的相机,我的摄影路才真正开启。接触和研究越深入,对摄影就越发入迷。在老年大学,我虚心向众多老摄影家学习摄影技巧,从光圈、速度、构图、用光等摄影基础知识入手,了解了拍摄的技巧和手法。有了专业摄影者的指导,我的摄影技艺有了长足的进步,渐渐在风光和人文纪实摄影中崭露头角。要想拍出好的照片,就要有吃苦的决心。在拿起单反相机的这些年里,我每年外出几十次采风,先后到西藏、新疆、台湾、内蒙古、东北、云南、贵州等二十多个省,带回很多祖国大好河山及人文风俗的片子。为了拍下好的风光照片,凌晨两三点起床是常有的事。有时候在大山里等待时机,往往要饥寒交迫很长时间,有时甚至等一整天也不会有收获。记得2014年,在云南弥勒彝族阿细察火节现场,为了拍摄,我必须躺在地下低角度进行,当时非常拥挤危险,而且地面潮湿,膝盖患有严重滑膜炎的我,挤在一群摄影爱好者中,一躺就是一个小时。采风回来后,疲惫不堪,膝盖肿了好长时间。1月的内蒙古,山上温度零下22摄氏度,为了拍摄日出,我背上至少10公斤重的5个镜头和脚架,拍摄点一天只有一班车,我乘车抵达后要爬近一个小时的山路到达山顶,而且等候拍摄时间一般都要好几个小时,艰苦的条件丝毫没有让我退缩。有的摄影爱好者习惯用连拍,那样比较省事,但我从不,我使用单张拍摄模式,全神贯注地盯住取景框,去捕捉日出的各种天际变换现象,手指冻得不听使唤,也不敢去揉动,甚至屏住呼吸,生怕一动,生动的瞬间就错过了。不管有没有收获,过程都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因为摄影往往有遗憾,所以我们才有不断追求的动力。

我的西部作品给人一种油画的感觉,这些照片看起来色彩艳丽,线条优关,有很强的图案感和视觉冲击感,大西部的高原,在大家印象中,那里荒凉、缺氧,条件艰苦,但在我眼里却都是有血有肉的,特别鲜活的,甚至可以感触到每个地区人性化的性格,那里有像男人一样坚韧的山,有像女人一样温婉的河。在拍摄的时候,我能感觉到自己的心随着场景的变幻,时而刚毅,时而柔软,时而兴奋,时而欢欣。

自从拿起相机到今天已经40多年了,从青海的玉树、云南的玉龙雪山、西藏的拉萨,台湾的日月潭,到新疆的巴里坤和内蒙古的古额尔多斯大草原……我始终都像最初入门时一样对这门艺术充满好奇和敬畏。每一次外出采风,我都精心准备,做足功课,《牧羊曲》《山里娃》《祭祀》《榕树下》《火之舞》……一幅幅光影变幻丰富、色差浓淡适宜的风光片呈现在了各专业摄影展上。其中,《榕树下》入选《中国摄影年鉴》,《思》被中国摄影家协会图片社收录,《祭祀》被中国摄影家协会图片社收录,《套马杆》《山里娃》《牧羊曲》《天鹅》《山下》《海面》《牧归》《火之舞》《惠安女》等十幅作品在第17届中国平遥国际摄影上展出。这些作品没有刻意放大的摄影语言,我用自己对摄影的理解,将朴素、自然、真实的风格渗透到每张作品之中,我在用镜头传递着一份亲近自然、依恋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愫。两部相机、多个镜头、多幅奖状与我相伴,诉说着精彩的流年。

关于成功的秘诀,我认为首先就是爱好,只有发自内心的喜爱才能使自己克服困难做下去。很多朋友都感叹摄影花费太高,确实,但因为自己真的喜欢,就会全力以赴去追求。我很感谢家人对我的支持,这么多年我都没能陪家人去旅游去度假,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全部投入到了摄影中。其次,摄影需要勤奋。这几乎是尽人皆知的话题,但勤奋不是背上相机跑多少路,是对有关资料的学习,是拿出更多时间观察,是沉下心安静地思考,是怀揣目标耐心地等待……只有这样充分地准备了,才能在最需要的几秒钟里捕捉到精彩的瞬间。最后,就是一点儿运气。遇到好题材,得到朋友一语的点拨,得到一个展示的机会,就像2017年9月第17届的平遥国际摄影展,十余幅作品的参展,更坚定了我创作的理念。

在摄影的世界里,光与影是其灵魂,作为光影的忠实记录者,我在追求摄影艺术的道路上,挖掘唯美瞬间……由于对摄影有着与生俱来的执着与喜欢,我与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凭着对摄影艺术的热爱,我拿起相机40多年,行程三十万公里,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把祖国雄伟壮丽江山凝聚成一张张精关的图片。


二维码 二维码
沛县老年大学联系方式 1、联系电话:0516-89678185 2、传真:0516-89678185 3、电子邮箱:pxlndx@126.com 4、邮编:221600 5、地址:沛县歌风路沛城荟客厅
Copyright © 2022 沛县老年大学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20325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