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年大学的学员喜欢花鸟画,但他们在接触这个画种时,大多是没有基础的。因此,根据老年学员的特点,如何让他们听得懂、学得会,保持学习的热情,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在课程设置上,要先从简单的内容开始。如画蔷薇科的梅花,用笔比较简单,形状变化不大,可不必拘泥于细节和局部。这样,老年人刚开始学时容易掌握,比较有成就感,对于培养他们的兴趣非常有利。等到各种姿态的梅花都学会了,再讲桃花、樱花等的画法,就有了上下连贯的内容,除却枝、叶略有不同,其他形态基本一样,学习起来就比较得心应手。然后再学毛茛科的牡丹、睡莲科的荷花、菊科的菊花等的画法,就容易多了。这种教学安排,前后内容都有密切联系,环环相扣,便于老年人学习和掌握。
老年人学习绘画不同于年轻人,大部分是没有绘画基础的,所以老师讲课就需详实、明了。如准备讲如何画牡丹,要首先把牡丹的特点、习性,也就是它的植物学特点和美好寓意讲清楚,接着讲怎样去画牡丹。无论画什么颜色的牡丹,一般从基本调色开始,怎样用笔、怎样组合、怎样穿插,色彩的明暗变化、层次变化等,一笔一笔地把每一片、每一组花瓣画出来,包括花蕊的点 变化等,组合成一个完整的花头,然后花苞、半开的、盛开的、凋谢的及正面的、侧面的、背面的等等不同形态,再讲牡丹叶的画法,最后讲各种形式的构图方式。这样学员的思路比较清晰,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就有了充分的保障。
同时,要让学员们参与到讲课的内容中来。如在讲评一幅作品时,先让所有学员去找作品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老师把学员的意见集中、综合,最后总结出问题和解决的方法,以此来调动学员的积极性。
“培养、树立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信心”,是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又一措施。老师与学员在心灵上达成默契,才能更好的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要以点带面,培养出一部分优秀学员,去影响带动其他学员,形成“ 比、学、赶、帮”的良好学习氛围。另外,要注意及时把学员的作品推介出去,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展览或在报刊上发表作品,使他们能够在晚年学习中得到乐趣和成就感,实现学用结合的愿望,使老年大学真正成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幸福乐园。
上一篇: 老年大学音乐班教学的感悟
下一篇: 老年大学瑜伽教学之点滴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