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沛县老年大学官方网站!
银龄风采 您的位置:首页>>创建全国敬老文明号>>银龄风采
胸怀鸿鹄志 奋笔写春秋
发布时间: 2025-02-05 作者:王献众 阅读:
  

在沛县西部边陲大沙河东岸,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黄楼村,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期,黄清华就出生在这个世代与风沙相伴的穷多村。

我与黄清华曾是同班同学,现在他是文学欣赏班我的老师。

1962年,我们从不同的学校考入沛县中学,在高一(2)班同窗共读。黄清华本应于1965年参加高考,在当时的社会背量下,通过反复权衡,他报了文理兼收的天津大学。当时我们都说,天津大学对他来说十拿九稳,就是清华大学也绝对没有问题。有的同学们开玩笑地说:他的名字就有“清华”二字呢。

谁知体检时,查出肺结核,复检时地区医院以“病灶不稳定”五字,残忍地破灭了他的大学梦想。

1966年,正当我们胸有成竹地准备踏进高考考场时,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无情地把我们挡在高等学校的大门前!无可奈何花落去。我们只好回到“广阔天地里”接受再教育,直至12年后的1977年恢复高考…

前不久,品读了宋传恩先生写的《狂沙吹尽始见金》,我才知道,沉论在社会底层达12年之久的黄清华,真是经历了狂沙般的洗礼。

他是个不喜形于色、内心有些定力的人,虽然命运不公,可他并没有沉浸于怨艾和萎摩之中,面对困难和逆境,他胸怀鸿鸽志,一次次勇敢地向命运发起抗争!

他有一个信条,"没有风浪,便没有勇敢的弄潮儿:没有荆彝,便也没有不届的开拓者。”他一步一个脚印,踏平坎坷,一路前行……

1977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万树梨花开”,党中央恢复高考的决策像强劲的东风,使我这位老同学挣脱了机锁,圆了他残缺的大学梦,迎来了生命的春天!

这一年,他考入徐州师范学院中文系,1983年考入江苏教育学院中文系,那可是全省只招一个班,找30人!

凭着过硬的文学功底和专业知识,1985年黄清华被调入沛县中学任教,带高三毕业班,并任语文教研组组长和学校第一任教科室主任。

退体后,黄清华除了倾情倾力于沛县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外,还担任了沛县老年大学的地方文化研究和文学欣贾两个专业的教学,而且一干就是十三四年。他讲《诗经》《汉乐府》,讲张贞观、阎尔梅,讲秋瑾、章太类,吸引了一批新老学员,据说有的学员前后听了他十

年的课程。2020年,我有幸走进老年大学,我第一个选报的专业就是文学欣赏,得以倾听他的知识传授,

黄老师讲课绘声绘色,风格独具。他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教学程序:先泛读课文,再释词申讲,解读引申,把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地方文化结合起来,博引旁证,妙语连珠,每堂课都博得学员们的阵阵掌声。

学员们因年龄和时间的关系,许多学过的知识都石沉大海,大都忘却。比如《诗经》里的许多千古名句,虽时有所闻,却又似懂非懂,有些生僻的典故则如坠五里雾中,如圮桥进履、留城巧遇、五世相韩、得陇望蜀等成语故事,承载着巨大的史学知识,学员们大都一知半解。

经过黄老师声情并茂地解读,鞭辟入里的分析,学员们心中的疑团悄然冰释。他的教学处处闪烁着智慧之光,不厌其烦地为学员们教知识,授能力,传方法,解疑惑。他的讲课,唤醒了我沉睡多年的文学灵感,消除了我多年来在文学写作上的困惑,激发了我的创作激情。

在他的辅导下,我撰写的文章相继在《中国煤炭报》《徐州日报》《大屯工人报》《微山湖文化?《歌风台》《多土文学》等报刊杂志上发表,迎来了我写作的真正春天。

黄老师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像不知疲倦的老黄牛,默默耕耘,笔耕不辍。他一边从事着老年教育,一边苦心钻研地方文化,奋笔撰写论文,仅举几例。

在郁达夫的研究上,先后在《名作欣赏》《人物》《文史杂志》等全国知名报刊上发表诸多有影响力的论文,如《论郁达夫的诗词创作》《《故都的秋)的画面美和音乐美?《郁达夫与日本文士》《郁达夫和佐藤春夫》等,在当时的学术界产生过较大影响,一些作品被收入专门集子中,或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全文复印收藏。

在《张贞观集校注多的研究上,他倾力十年,北上燕赵,南下渐皖,寻访遗迹,稽考故旧,广搜博采,终成四十余万字的巨著,使这位明代的沛籍廉吏、一代诤臣的形象重新鲜活起来,走进世人的视野。在第十四届徐州社科成果奖评选中,该书荣获二等奖。

《知道文集》是黄清华关于地方文化研究的结集。我认真拜读了全书五个版块的内容,深为他的大手笔、大格局、大气象折服。他以丰富的历史知识,恰如其分的评述,细致入薇的梳理和顺畅稳健的行文记下了地方文化中一个个现象一个个人物。

关于谱牒文化的研究,他认为,谱牒文化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家族之有谱膜。犹一国之有史,一方之有志。国无史不知沿革兴替,方无志不知凤物人文。而族无谱牒则世系淆乱,昭穆难辩,亲疏不明,根本无分。”他用心、用情致力于谱牒文化的研究,收集了各族群中典型人物事件,凭着雄厚的史志学知识,将有关内容编入地方史志,为沛县谱牒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和方法上的借鉴。

他曾任徐州市谐牒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和沛县委员会主任的职务,开辟了全县谱牒文化研究的新领域。

几十年的发握,几十年的努力,黄清华收获了老年生活的喜悦和富有。

他现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全国郁达夫研究会会员,还是沛县微山湖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微山湖文化》杂志责任编辑。

如果说大沙河一番人杰地灵,人才辈出,走出了一个个英雄模范人物,那么黄清华则无愧于生他养他的这方土地,无愧于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多里多亲!沾衣欲湿杏花雨,春面不寒杨柳风。在这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繁花似锦,莺歌燕舞的美好季节,我们战胜疫情迎案了新的学期,开始了紧张的学习生活。


二维码 二维码
沛县老年大学联系方式 1、联系电话:0516-89678185 2、传真:0516-89678185 3、电子邮箱:pxlndx@126.com 4、邮编:221600 5、地址:沛县歌风路沛城荟客厅
Copyright © 2022 沛县老年大学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20325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