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老年大学手机摄影摄像班如期开课。一位年约五旬的女性匆匆来到学校,当得知入学报名结束时,她顿时显得非常无奈和懊恼,见状,我上前问明情况,与校领导汇报并得到同意后,帮她办了入学注册,赶上了入学的末班车,瞬间她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这是她给我最初的一个浅浅的印象。
此后,让我印象逐渐深刻的是,除非了认真听讲外,每次放学后,她都把教室里桌椅摆放整齐,地面清扫干净,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印象里我隐约觉得在哪里与她有过接触。还有,课间休息时她叹了一口气对我说,老师,同学们都掌握的那么快,我跟不上,怎么办呢?我就安排学习基础好的王玥同学与她加了好友,平时多带带她,她又笑了,伴随着一连串的感谢。
清瘦的面孔,和蔼的笑容,家住湖西农场,小学教师………。这一连串的特征更加坚定我与她有过交集的想法,苦思冥想中终于有了答案!是她,没错!张冬艳--一位行走在公益道路上的行者。我迫不及待的找出搁置多年的老式硬盘,细心翻找着拍摄的照片,终于在一个文件夹中找到了一组张冬艳的图片,图片信息显示是2013年5月,距今己整整过去了十年!清楚地记得,十年前夏季的一天,接到新闻线索后,我与电视台记者驱车来到了湖西农场小学采访多年一直做公益的教师夫妻张启超、张冬艳的事迹。面对采访,张冬艳显得很拘谨,连声说自己做的还不够,不愿意面对镜头。在记者的引导下,她才陆续说出几年来默默无闻地资助了多位在校大学生,同时还一直帮助着鹿楼镇团结小学的10多位家境贫困的小学生。
两人是夫妻,又都是老师,还又同走公益路,根据这些特点鲜明、个性鲜活的素材,我很快写出了新闻稿《公益路上比翼鸟》,被报纸整版刊登。由于琐事繁多,加之联系不便,张启超和张冬艳夫妻的照片和报纸一直也没能交给他们。
为了给张冬艳一个惊喜,我没有和张冬艳立即相认,同样她也没有认出我。我做了个小策划,在课堂上以十年前的一次拍摄采访为题,给同学们讲述了拍摄过程和图片中主人公故事,随着一张张图片的展示,我清楚地看到张冬艳的表情由疑惑到惊愕,由惊奇到感动。当我说出图片中的主人公就是在座的同学张冬艳时,课堂上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随后的时间里了解到,过去的十年时间里,张冬艳在公益路上始终没停步。因其持之以恒的普举,张冬艳和爱人受到各级表彰和社会的认可以及需要帮助的群体的拥戴。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会走的更远,他们参与和成立了心灵家园志愿者联盟,各类公益活动做的风生水起。这十年来,每逢重大节日和活动,她都要和协会的志愿者慰问看望贫困家庭和学生,送去生活必需品,把爱心救助款打到困难学生的账户里,把温暖送到弱势群体的心坎上。
师者如光,微以致远。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张冬艳始终将家乡孩子尤其是贫困学生的教育放在心上。为了适应公益事业的发展,她在物资资助的同时加大精神帮扶的力度,2023年暑假期间,她接待了无锡江南大学远山和广东小白免两个支教团队,为了保证支教效果,她把自己的家做了整修,作为志愿者和学生们的活动地点。“每一个场景都让人十分感动。”张冬艳说,“看到贫困学生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公益电影《醒来2》上播映之时,张冬艳和志愿者自费包了6个场次,花费1万多元,邀请社会各界1000多人观看了电影。“我每看一遍这部电影,心灵受都会受到触动,深刻认识到了生命的意义和可贵。”岁末年终,张冬艳在老年大学班级辞旧迎新茶话会上,向同学们分享了她把公益当事业的感受。“来到老年大学手机摄影班,不单学到了手机摄影的技能,而且结识了很多富有爱心的同学,班级既是学习知识的课堂,也是传递正能量的平台。”张冬艳如是说。
做公益确实能让人年轻。十年时间过去,张冬艳容貌一点也没有变,不变的还有她那颗在公益道路上坚定前行的心。为她高兴的是,在老年大学这所充满温馨的校园里,她又会结识更多的志同道合者,她的公益队伍里又会增加老年大学同学的身影。
上一篇: 余生乐此不疲甘做太极人
下一篇: 青春辉映夕阳红 爱心传递贵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