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去春来,屈指而算,来沛县老年大学担任专业教师已有八个年头,那是2016年夏天,我刚从单位退体,在我一个学生的公司里帮忙,从事技术指导和经营管理方面的事务。一天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对方是德高望重的县老领导韩大俭主任,他了解我已经退体,希望到沛县老年大学任教,为老年人服务。面对老人家的邀请,我辞去刚刚上手的工作,来到老年大学,步入我晚年教书诲人生涯。
当年的老年大学,初具规模,学校也是一派熙熙攘援,欣欣向荣的最象。我担任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所用电脑是韩校长从多方化缘而来,配置较低,且故障频出。学校费用紧张,无法更新设备。面对这些现象,心中产生几分后悔。但是想到领导的殷切希望,老年学员的迫切需求,只好因陋就简,自己动手,修修补补,开始了教学之路。
当时老年大学,条件虽差,感人的事情倒是不少。来校任教的老师都是县里各个行业出类拔萃的行家,学校领导班子也是由德才兼备人员组成。看到他们不计名利报酬,就兢业业为老年教育事业尽力服务,心里甚是感动,为我放弃原来工作来老年大学任教的迟疑,而感到几分羞愧。
在老年大学任教的罗月里,结交不少老年朋友。有德技双馨的马培封、黄清华、刘汉志老师,有敢于管理、善于管理的学生会干部高兴立、韩有金先生,有认真求学的刘福云、王德信、韩有银班长,有聪慧敏捷的才女马培品、张玉芝同学,还有任劳任怨财务总管成中超主任等等,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不怕困难,故为人先,努力做好每一件事,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不讲条件、不计报酬,为家多老年教学默默的做出自己贡献。呈转斗移,随着老年大学领导班子的更新,为老年大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校会教室更新换代,教学设备今非昔比。教学管理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数据化的轨道。任课老师教学认真,学员学习一丝不苟,整个学校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景象,成为徐州市乃至江苏省老年大学的典范。
我有掌在这所学校里维续任教,和多年相澜以沫的老朋友、老伙伴继续共事。他们信任我,我也离不开他们。我与他们的关系先是朋友,后是师生。近几年来,无论是疫情流行,还是雨过天 晴,我和他们教学相长,共同提高。在我接触的学员中有许多都是在重要岗位上退体的老领导,他们在学习中仍然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对教师、对学员互相尊重,平易近人,在班级中起到了表率作用。我在班级中能够顺利的完成教学工作,离不开他们的支持和帮助。
因老年大学办学性质所定,参加学习的学员文化修养、工作经历、社会阅历各有不同。能到-起学习确是不易,搞好这类教学也是一门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对待他们首先要一视同仁,没有厚薄尊卑,他们来到班级首先是要和大家融入在一起,然后是学习。对他们的要求不是横向攀比,在班级看谁学的好,谁学的差,评出个高低来。而是着眼于每个人的自身提高,重点从个体纵向对照,看看这堂课有多少收获,一年来有多少进步。在班级里的学员要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创造一个其乐融融的学习氛围。
当好老师除了有良好个人素质,还要具各丰厚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每一个任课教师要做好自身的提高,反复学习,终身学习。比如信息技术课程,就有一个随时代变化,与时俱进的要求。从计算机使用到智能手机应用,从Tindows7系统到Windows10系统,从office2003到offiee2016,从图片处理到短视频剪辑,从“会声会影”的使用到“剪映”应用,这些变化都需要教师要不断学习,反复充电,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在新的学校环境下,新的教学模式下,如何搞好老年教育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课,这种教育模式不同于常规的学历教育,也不同于经营性质的能力培训。这种教育既要规范化、制度化,又要适应老年人的生活、生理特点。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立足于服务老年教育这个中心任务,这就要求每个教师、工作人员树立服务意识,各种工作要人性化,杜绝那种生硬的管、卡式的工作方法。使得受教育的老年人在老年大学这个平台上健康而快乐的生活、学习,感受到党和政府对老年人的关怀,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得每个学员在校学习期间都有归属感,力争让他们都有所作为,有所提高。行文致此,理应搁笔,余兴未尽。写上长调《满江红》一首权做收尾,
幕世人生,花甲子,桑榆霞落。
且相望,汉多故里,银丝管学。
入载执鞭交老友,两堂办学成新作。
此回首,屈指念回程,时闻数。
光阴度,寒望朔,除瘟疫,如刀削
再看读书处,花艳鹰跃
呕血园丁流烛泪,芬芳桃李情成约
仰天笑,老骥伏构吟,心鸣乐。